1. 介紹
1.1 目的
本標準制定了光纖布線系統(tǒng) ( 如:線纜、連接頭等 ) 所用器件及傳輸質量的要求。線纜指 50/125 μ m、 62.5/125 μm多模光纜和單模光纜。
1.2 標準分類
根據(jù) EIA 工程出版物 EP-7B ,標準分為兩類:強制性標準和建議性標準。本標準中用 “ 必須 ” 表述強制性標準 ,用 “ 應該 ” 、 “ 可以 ” 或 “ 最好 ” 表述建議性標準。
強制性標準通常用于安全、性能、管理和兼容性方面的要求,它們做出的規(guī)定是對布線系統(tǒng)的最低要求。建議性標準提高了對布線系統(tǒng)的要求,使布線系統(tǒng)能在預期的應用中穩(wěn)定工作。
文本、表格和圖形中的注釋、強調提供了有信息價值的建議。
1.3 美國慣用尺寸與公制尺寸的轉換
在本標準中多數(shù)的公制尺寸是美國慣用單位的轉換值,例如: 100 毫米 (mm) 是 4 英寸。
1.4 本標準適用期限
標準中的條款會修訂、更新以適應建筑技術和通訊技術的發(fā)展。
2. 范圍
2.1 適用性
本標準針對布線中用到的光纖器件 ( 如:光纜、連接頭、連接硬件、光纖跳線和現(xiàn)場測試設備 ) 規(guī)定了最低要求 。
2.2 標準參考
制定本標準參考下段文本中所列標準,所列標準在公布時已核對過。所有標準都與版本關聯(lián),以本標準為依據(jù)的一方應該調查使用所列標準的最新版。 ANSI 和 TIA 記錄了他們出版的最新的國家標準。
· ANSI/EIA/TIA-455-A-1991 標準化測試程序,針對光纖、光纜和變頻器、傳感器、連接與終端設備,及其他光纖組件等
· ANSI/ICEA S-83-596-1994 建筑物內光纜
· ANSI/ICEA S-87-640-2000 室外通信光纜
· ANSI/TIA/EIA-526-7-1998 安裝單模光纜的光損耗測量 PLANT-OFSTP-7
· ANSI/TIA/EIA-526-14-A-1998 安裝多模光纜的光損耗測量 PLANT-OFSTP-14A
· ANSI/TIA/EIA-598-A-1995 光纜顏色編碼
· ANSI/TIA/EIA-604-3-1997 FOCIS 3 光纖連接器件的匹配標準
· ANSI/TIA/EIA-606-1993 商業(yè)建筑物電信基礎構造的管理標準
3. 定義,縮寫,度量單位
3.1 概要
本條款定義了具有專有意義或本標準使用的特定術語、縮寫。只在某一條款中使用的術語在條款內或其開始處定義。
3.1.1 定義
條款中的普通定義已經(jīng)在系統(tǒng)的電信基礎構造標準中闡明;定義中不包含強制性標準規(guī)定的要求,要求的詳細內容在標準相應條目中說明。
Adapter ; optical fiber duplex( 光纖雙工適配器 ) :一種機械終結裝置,使兩個雙工光纖連接頭對齊和連接,形成光的雙連接。
Administration( 管理 ) :針對電信構造的移動,附加和更改而設計的有關標簽,標識文件和使用的管理方法。
Backbone( 干線 ) :一種設施 ( 例如,通路、電纜或導體 ) ,在建筑物內 ( 或建筑物間 ) 的電信小間,樓層分配間,入口設備,或者設備間。
Cable( 線纜 ) :包在外皮中的一根或多根導線或光纖的組合,允許使用單根導線或成組導線。
Cable run( 電纜傳輸 ) :沿著路徑,可以包含其他組件的一段安裝媒介。
Cable sheath( 電纜外皮 ) :光纖或導體外面的覆蓋物,包含一個或多個金屬構件、加強構件或護套。
Cabling( 布線 ) :所有電纜、跳線、軟線和連接硬件的組合。
Campus( 校園 ) :有法定關聯(lián)的臨近的建筑物和場地。
Centralized cabling( 集中式接纜 ) :從工作區(qū)向集中的交叉 - 連接的一種布線結構,使用電纜,連接或者在電信間的接續(xù)。
Connecting hardware( 連接硬件 ) :提供機械電纜終接的設備。
Connector(plug),duplex; optical fiber( 光纖雙工連接器 - 插接 ) :使用雙工插座終接二芯光纖并使其緊密配合的設備。
Consolidation point( 加強點 ) :一個互連點,位置在從建筑管路到水平電纜和水平電纜到家具管路。
Cross-connector( 配線架 ) :能夠終接線纜元件的設備,用于他們的互連或交叉連接。
Cross-connection( 交叉連接 ) :在走線、子系統(tǒng)、設備用連線或跳線 ( 在連接硬件的每端 ) 之間的一種連接方式 。
Equipment cable ; cord( 設備電纜 ) :用于連接電信設備到水平的或主干線纜的線纜線纜組件。
Fiber optic :見 optical fiber 。
Horizontal cabling( 水平布線 ) :包括電信出口 / 連接頭和水平配線架之間的線纜。
Horizontal cross-connect( 水平交叉連接 ) :水平布線交叉連接向其他接線,例如水平、主干、設備。
Hybrid optical fiber cable( 混合光纜 ) :一根光纜中包含二或多種光纖類型 ( 例如,多模和單模 ) 。
Infrastructure(telecommunications)( 電信基礎構造 ) :不包括設備的電信組件的集合,為建筑物和校園內所有信息分配提供基本支持。
Interconnection( 互連 ) :一種連接方案,在不使用跳線的情況下,使用連接硬件將電纜與另外的電纜進行直 接的連接。
Intermediate cross-connect( 中間交叉連接 ) :在一級和二級主干布線之間的交叉連接。
Keying( 鍵控 ) :連接器系統(tǒng)機械特性,可保證正確連接方向,或防止連接到插座及與用于另外目的同一類型的光纖適配器相連。
Link( 鏈接 ) :二點之間的傳輸路徑,不包括終端設備,工作區(qū)電纜,設備電纜。
Listed( 列表 ) :設備包含在內在表格發(fā)行結構,可接受的向權威有司法權,維持周期的檢查的產(chǎn)品列出的設備 ,誰的列出狀態(tài)任一設備或材料遇見適當?shù)臉藴实幕蛞呀?jīng)被測試和發(fā)現(xiàn)適合使用的在限定的風格。
Main cross-connect( 主交叉連接 ) :用于一級主干電纜,入口電纜,設備電纜的交叉連接。
Media(telecommunications)( 電信介質 ) :用于通信的電線、電纜或者導體。
Mode( 模式 ) :在光導纖維中光波的路徑。
Multimode optical fiber( 多模光纖 ) :可載多路徑光波的光導纖維。
Open office( 開放辦公 ) :用家具,可動的分區(qū),或者其他方法代替建筑物墻壁的場地空間。
Optical fiber( 光纖 ) :任何用于絕緣體制造的細纖絲,用于傳導光線。
Optical fiber cable( 光纜 ) :由一或更多光纖組成。
Outlet box(telecommunications)( 電信出口箱 ) :安在墻內,基底,或者天花板的金屬的或非金屬的箱體用于支持電信出口 / 連接頭或轉換設備。
Outlet cable( 出口電纜 ) :電纜地方在住宅的單元擴充 directly 在電通信出口 / 連接頭中間和分布設備。
Outlet/connector(telecommunications)( 電信出口 / 連接頭 ) :在工作區(qū)連接水平或出口電纜的終接設備。
Outside plant( 室外的 ) :為安裝在建筑物外部的而設計的電信基礎構造。
Patch cord( 跳線 ) :安有一個或兩個插頭的電纜。
Patch panel( 配線板 ) :使用跳線促進電纜端接和布線管理的連接硬件系統(tǒng)。
Pathway( 管路 ) :電信電纜的敷設設施。
Pull strength :見 pull tension 。
Pull tension( 拉力 ) :作用在線纜上的拉力。
Sheath :見 cable sheath 。
Shield( 屏蔽 ) :環(huán)繞在導體或一組導體周圍的金屬層。
Singlemode optical fiber( 單模光纖 ) :僅載單路徑光波的光導纖維。
Splice( 接續(xù) ) :在接續(xù)盒中將導體永久的連接。
Telecommunications( 電信 ) :借助電纜、無線電、光或其他電磁系統(tǒng)傳輸、發(fā)送或接收某一特性的信息,如符號、信號、文字、圖像和聲音。
Work area(work station)( 工作區(qū) ( 工作站 )) :擁有者使用電信終端設備的建筑空間。
3.1.2 縮寫和縮寫字
ANSI 美國國家標準學會
BICSI 建筑業(yè)咨詢服務國際組織
EIA 電子工業(yè)聯(lián)盟
FOCIS 光纖連接器互連標準
FOTP 光纖測試過程
ICEA 絕緣電纜工程師協(xié)會
LED 發(fā)光二極管
N/A 不可適用
NEC 國家電氣代碼 @
NESC 國家電氣安全代碼 @
STP 屏蔽雙絞線
TIA 通信工業(yè)協(xié)會
TSB 通信系統(tǒng)公告
UTP 非屏蔽雙絞線
3.1.2 縮寫和縮寫字
dB 分貝
oC 攝氏溫度
oF 華氏溫度
g 克
in 英寸
kg 千克
km 千米
lb 磅
lbf 磅 / 力
MHz 兆赫茲
mm 毫米
N 牛頓
nm 納米
μ m 微米
4. 光纜
4.1 概述
本條款包含布線標準中規(guī)定的光纜性能要求。
4.2 電纜傳輸性能
室外光纜 / 電纜必須遵照 ANSI/ICEA S-87-640 標準。室內光纜 / 電纜必須遵照 ANSI/ICEA S-83-596 標準。
每種光纜符合表 1 中的分級性能特性。
表格 1 光導纖維電纜傳輸性能參數(shù)
注:光纖制造廠家可使用本表中的數(shù)據(jù)來證明其生產(chǎn)的光纖的信息傳輸能力是否達到上述要求。
4.3 線纜的物理特性
光纜結構必須由 50/125 μ m 或 62.5/125 的多模光纖或單模光纖組成,或者由它們組合而成。依據(jù) ANSI/TIA/EIA -598-A 標準,單根光纖和成組光纖必須是可以識別的。線纜必須要按照電氣編碼和建筑編碼的要求列出清單和做出詳細標識。
4.3.1 室內光纜特性
室內光纜的機械和環(huán)境特性必須與 ANSI/ICEA S-83-596 標準一致。
光纜類型 波長 (mm) 最大衰減 (dB/km) 最大信息傳輸能力 (MHz*km )
50/125 μ m 850 3.5 500
1300 1.5 500
62.5/125 μ m 850 3.5 160
1300 1.5 500
單模
1310 1.0 N/A
1550 1.0 N/A
多模
1310 0.5 N/A
1550 0.5 N/A
用于水平或集中布線的 2 芯和 4 芯光纜,在空載的條件下必須支持 25mm(1 英寸 ) 的彎曲半徑。在 2 芯和 4 芯光纜安 裝至水平管路時,在 222 牛頓 (50 磅 ) 拉力下必須支持 50mm(2 英寸 ) 的彎曲半徑。其他室內光纜在不考慮拉力時必須支持 10 倍電纜外徑的彎曲半徑,考慮拉力時 ( 額定限制內 ) 必須支持 15 倍電纜外徑的彎曲半徑。
4.3.2 室外光纜特性
室內光纜的機械和環(huán)境特性必須與 ANSI/ICEA S-87-640 標準一致。
室外光纜必須為防水結構,并符合標準 ANSI/ICEA S-87-640 關于復合流和流體滲透的要求。室外光纜的最小 拉力必須大于 2670 牛頓 (600 磅 ) 。
室外光纜在不考慮拉力時必須支持 10 倍電纜外徑的彎曲半徑,考慮拉力時 ( 額定限制內 ) 必須支持 20 倍電纜外徑的彎曲半徑。
4.3.2.1 引出電纜
引出電纜是典型的小口徑,低纖數(shù)光纜,并可承受有限度的跨越距離。它們一般用于從高纖數(shù)光纜向單一位置供給低纖數(shù)光纜。引出光纜的最小拉力必須大于 1335 牛頓 (300) 磅。
5. 連接硬件
5.1 概要
本條款包含建筑物布線標準中確認的有關光纖連接頭、連接硬件和接續(xù)的性能特性。這些要求應用于主交叉連接、中間交叉連接、水平交叉連接、集中的布線互連和接續(xù)、鞏固點和工作區(qū)的連接硬件。
如果連接頭應用設計必須滿足在附錄 A 中規(guī)定的性能要求,這些連接頭設計必須符合 TIA 光纖連接頭匹配標準(FOCIS) 文件的要求。雙 SC 連接頭和適配器 ( 參考 568SC) 用作為在本標準中參考和說明的目的。
注:當在光纖中提到適配器 (adaptor) 時,不要被它用在其他媒介類的定義所混淆,例如非屏蔽雙絞線 (UTP) 和屏蔽雙絞線 (STP) 。術語適配器 (adaptor) 已經(jīng)被光纖工業(yè)和標準化組織采用,定義為對齊和連接二個光纖連接頭的機械的終接設備。
5.2 連接頭和適配器
5.2.1 物理設計
連接頭設計必須滿足對應的 TIA FOCIS 文件的要求。例如, 568SC 連接頭和適配器,必須滿足 ANSI/TIA/EIA-6 04-3 ;指定 FICIS 3P-0-2-1-1-0 為單模插頭的標準要求,指定 FICIS 3P-0-2-1-4-0 為多模插頭的標準要求,指定FOCIS 3A-2-1-0 為適配器的標準要求。
5.2.2 性能
連接頭的性能設計必須符合附錄 A 的要求。
5.2.3 多模和單模標識
多模連接頭或它的可視部分必須是淺褐色的。多模適配器或出口必須是淺褐色的顏色識別。單模連接頭或它的
可視部分必須是藍色的。單模適配器或出口必須是藍色的顏色識別。
5.2.4 鍵控和標識
5.2.4.1 568SC 連接頭
568SC 連接頭和相應的 568SC 適配器中光纖的位置必須指定 A 位和 B 位 > 。圖 1 顯示 >568SC 連接頭和適配器 ( 對 應于鑰匙和和鑰匙孔 ) 中的 A 位和 B 位。 >
5.2.4.2 其他雙連接頭
交替連接頭設計必須使用相似的標號和標識圖。交替雙連接頭 A 位和 B 位設計必須是圖 1 中 568SC 的相同位置。
交替連接頭設計采用了閉鎖機制。
5.3 電信出口箱
電信出口箱至少滿足兩根光纖終接所需空間。出口箱必須提供光纖的 25mm(1 英寸 ) 最小彎曲半徑以免光纜物理 損傷。
5.4 配線板
5.4.1 配裝
光纜連接硬件應該適應性強、易于安裝的,可裝配于墻壁,機架、配線架或其他標準的裝配硬件上。
5.4.2 機械端接密度
光纜連接硬件應該具有較高的端接密度以節(jié)約空間,且在安裝上應易于光纜和跳線的安裝維護。
5.4.3 設計
光纖配線板必須滿足下列布線施工:
a) 用光纖跳線交叉連接布線;
b) 將室內設備連接到光纖網(wǎng)絡;
C) 根據(jù) ANSI/TIA/EIA-606 識別管理布線;
d) 根據(jù) ANSI/TIA/EIA-606 ,通過顏色識別端接線組;
e) 利用光纜和跳線提高管理;
f) 監(jiān)控、測試光纜及室內設備;
g) 保護布線側的連接頭和適配器,避免與外部物體意外接觸 ( 可能導致臨時或永久光學性能降低 ) 。
5.5 集中布線的連接硬件
在集中布線結構中,將水平線纜連接到室內主干線纜的光纖連接硬件必須滿足下列施工:
用可重裝配的連接頭或接續(xù)單元將主干和水平光纜連接,建議在一個設備上只使用一種連接方式。
1 )可重裝配的連接頭必須滿足條款 5.2 的要求。
2 )接續(xù)可以是熔接或機械連接,接續(xù)必須滿足條款 5.6 的要求。
b) 提供光纖連接技術,允許單根或成對光纖進行連接,但進行成對光纖管理。
c) 為每一個連接點提供統(tǒng)一的唯一性標識。
d) 允許移去原有的水平連接,增加新的水平連接。
e) 對未連接的水平和主干光纜進行存儲和標識。
f) 可增加水平光纜或主干光纜連接。
g) 可將互連或接續(xù)遷移到交叉連接。
h) 可進行光纜測試。
i) 提供足夠的保護措施避免與外部物體意外的接觸對光纖造成的損壞。
制造廠家必須提供安裝和設計說明并推薦采用上述要求。
5.6 光導纖維接續(xù)
光纖的接續(xù)、熔接或機械連接,其最大光衰減不得超過 0.3dB 。應按照 ANSI/EIA/TIA-455-34 標準方法 朅 ( 工 廠測試 ) 或 ANSI/EIA/TIA-455-59 標準 ( 現(xiàn)場測試 ) 。
光纖的接續(xù)、熔接或機械連接,其最小回損對多模為 20dB ,對單模為 26dB 。應按照 ANSI/EIA/TIA ?55-107 標準測試。對模擬廣播視頻 (CATV) ,其單模最小回損為 55dB 。
6. 跳線
6.1 概述
本條款包含了在建筑物布線標準中公認的光纖跳線性能特性。這些跳線用于在配線架連接光纖;或作為設備或工作區(qū)跳線,用于在水平或主干布線中連接電信設備。
注:特殊應用電纜組件的需求不在本標準的范圍內。
6.2 光纜跳線
光纖跳線必須為 2 芯光纜,它與室內應用的光纖布線系統(tǒng)為同一種光纖類型,必須滿足條款 4.2 和 4.3.1 的要求。
6.3 跳線連接頭
光纖跳線連接頭必須滿足條款 5.2 的要求。
6.4 端接配置
光纖跳線,無論是交叉連接還是與設備互連,必須按照一種方向 ( 交叉 ) : > 如圖 2 的 > 一對光纖,在其中一根上 從A 位到 B 位,在另一根從 B 位到 A 位。如果連接器分成單一部件的話,光纖跳線的每一端必須作上標識以表示 A位和 B 位。對交替連接頭設計的利用了閉鎖,閉鎖與鑰匙定位的方式是一樣的。 >
對單個連接頭,插入接受器的連接頭是位置 A ,插入發(fā)射器的連接頭是位置 B 。
7. 現(xiàn)場測試工具
7.1 多模
對多模光纖布線的現(xiàn)場測試工具必須滿足標準 ANSI/TIA/EIA-526-14A 的要求。光源 - 滿足標準 ANSI/EIA/TIA-455-50B 的要求。運行條件可以用現(xiàn)場測試工具,也可以通過一類光源用心軸外纏繞的方式 ( 如標準ANSI/TIA/EIA-568-B.1 中 11.2 的描述 ) 。
7.2 單模
對單模光纖布線的現(xiàn)場測試工具必須滿足標準 ANSI/EIA/TIA-526-7 的要求。
附錄 A)
光纖器件性能特性
本附錄是標準的,是標準的組成部分。
A.1 介紹
本附錄描述了在建筑物布線標準中對光纖接頭、適配器和光纜 ( 在光、機械和環(huán)境方面 ) 的最低性能要求。
A.2 互連匹配要求
所有的光纖接頭、適配器和光纜必須遵守符合光纖器件互連匹配標準 (FOCIS) 的尺寸要求。
A.3 性能要求
所有多模的連接器、適配器和光纜必須在兩個波長上 (850mm,1300 ± 30mm) 滿足本條款的要求。
A.3.1 外觀及機械檢查: FOTP-13
樣本規(guī)模: 24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尺寸測量方法:每一個可適用 FOCIS
偏差:無
A.3.2 衰減特性: FOTP-171A1 , D1 或 FOTP-34A2 對多模
樣本規(guī)模: 24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偏差:對于 FOTP171D1 和 D3 ,涉及質量控制沒被使用。質量損耗包括在電纜測試內。
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A.3.3 回損特性: FOTP-107
樣本規(guī)模: 24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偏差:無
要求:多模最小 20dB ,單模最小 26dB
對模擬廣播視頻,單模最小回損為 55dB
A.3.4 低溫特性: FOTP-188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匹配樣本
溫度: 0oC(32oF)24 小時預處理
測試時間: 4 天
偏差:無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
測量中性能要求: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
A.3.5 溫度壽命: FOTP-4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測試時間: 4 天
偏差:無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無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A.3.6 濕度特性: FOTP-5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匹配樣本
測試方法 A :穩(wěn)定狀態(tài)
測試條件 A : 90-95% ,在 40 ± 2oC(104 ± 36o) 溫度下 96 小時 (4 天 )
偏差:無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變化 0.4dB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A.3.7 沖擊特性: FOTP-2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輕維修級方法 B :從 1.8 米處 8 次落下
偏差:無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無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A.3.8 機械耦合力度特性: FOTP-185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匹配樣本 拉力:以 0 角度 33 牛頓的拉力
負載應用率:每分鐘 25.4 毫米
持續(xù)時間:最少 5 秒
偏差:無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無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A.3.9 耐久性: FOTP-21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周期: 500 次
偏差:無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無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A.3.10 光纜保持特性: FOTP-6
測試 1 :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匹配樣本
偏差:無
拉力 ( 對連接在線頭上的線纜 ) :以角度 0 , 50 牛頓的拉力作用于護套
拉力 ( 對連接在線頭上的線纜 ) :以角度 0 , 2.2 牛頓的拉力作用于涂層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無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衰減增加 0.5dB
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測試 2 :角度 90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匹配樣本
偏差:無
拉力 ( 對連接在線頭上的線纜 ) :以角度 90 , 19.4 牛頓的拉力作用于護套
拉力 ( 對連接在線頭上的線纜 ) :以角度 90 , 2.2 牛頓的拉力作用于涂層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無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衰減增加 0.5dB
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A.3.11 彎曲特性: FOTP-1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應用重量: 0.5 千克用于護套, 224 克用于涂層
測試夾具: 2 個
偏差:無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無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A.3.12 扭曲特性: FOTP-36
樣本規(guī)模: 8 個匹配的連接頭對
細節(jié)
匹配樣本
扭曲負載:以角度 0 , 15 牛頓的拉力作用于護套,以角度 0 , 2.2 牛頓的拉力作用于涂層
詳細情況:按下列周期旋轉
在一個方向上轉 2.5 圈,翻轉 5 圈,再翻轉 2.5 圈到原位置。重復 9 次
偏差:無
初始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測量中性能要求:無
最終測量性能要求:最大插入損耗 0.75dB
多模最小回損 20dB ,單模最小回損 26dB
常用光纜快速導航: 4芯光纜價格 、6芯光纜價格 、8芯光纜價格 、12芯光纜價格 、18芯光纜價格 、24芯光纜價格 、32芯光纜價格 、36芯光纜價格 、48芯光纜價格 、72芯光纜價格
